關注官方微信
天天315維權
評論員 陳思
一個能與搖滾音樂節共生的城市,一定是座偉大的城市,因為它能包容年輕人的反叛與躁動,也能共鳴年輕人的渴盼與思潮。
當15萬搖滾樂迷在旗幟下歡騰、音樂中跳躍、泥地里撒野,我們都以為南陽迷笛音樂節,會成為一屆口碑空前的盛會。
(圖片來源:迷笛官方微博)
所以偷竊事件發生后,于河南人及南陽人而言,更多的不只是憤怒,更是遺憾。
遺憾于市領導親自迎接、市民自發接送、舉城協力共辦的音樂節,沒有等來一個完美的結尾。遺憾于一個歷史名城終于被流量看見,然而卻摻雜著一葉障目與以偏概全。
“差一點完美”的不止是音樂節,也是無數南陽人的心心念念。
(一)
越是口碑由好變壞的瞬間,崩塌之力越是駭人。
其實往年音樂節丟東西的事件也并非個例,單論“偷竊”或“哄搶”而言,每時每刻都在全國各地上演。對于此事,南陽的處理不可謂不堅決、態度不可謂不誠懇、賠償不可謂不及時。
有公告提到,有人發布視頻稱露營地的物品都是沒人要,繼而引發誤解,后來的哄搶其實源于最初的“拾荒”;有媒體人分析,因為有不少城市都在爭搶迷笛音樂節的舉辦權,所以輿論發酵的過程中,有別有用心者在“帶節奏”。
無論具體細節如何,輿論都很難會給一座城市足夠的寬容。
“亡羊補牢未為晚也”的故事,在管理工作中并不一定適用。但千錘百煉、精益求精的付出,在口碑打造中一定能見到成效。
(圖片來源:迷笛官方微博)
南陽一座三線小城,舉辦這樣現代的、年輕的、規?涨暗拇笮臀膴驶顒,不可能像大城市一樣游刃有余、駕輕就熟。無論是現場管理、應急預案還是公共素養方面,都存在一定的短板。
但經驗不會永遠不足,百密一疏也不是滿盤皆輸。更多的迷笛樂友,應該都能看到這座城市的努力,記住這片土地的深情。
搖滾樂迷往往也是更能理解差異、更能包容不完美的一群人。相信隨著南陽與迷笛更長久的相伴,隨著城市與音樂更深度的共鳴,最完美的音樂節,一定就是“下一場”。
(二)
沒有一座城市,可以站上歧視鏈的頂端。
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,卻無時不刻地放大著社會對立的情緒。任何一個熱門話題,都有可能被居心叵測者煽風點火,被別有用心者借題發揮,最終被引向性別對立、種族歧視、仇富媚外等極端言論。
南陽迷笛的偷竊事件也沒能幸免,個別網友借此發表地域歧視言論,對南陽及河南肆意抹黑。這讓對音樂節成功、城市出圈充滿期待的南陽人尤為失望。
為了反駁地域黑,有網友甚至整理出了全國類似偷竊、哄搶事件的列表,結果顯示在“道德審判”面前,沒有一座城市可以完全獨善其身。
(圖片來源:迷笛官方微博)
但在委屈與悲憤之間,更多的南陽人,選擇了卑微。
他們小心地修改措辭、斟酌語氣,自發在評論區一遍遍陳述著這座城市的努力與這群人的付出。然而對于地域歧視者而言,某種意義上,這種“苦口婆心”的努力,卻很難等來結果。
因為地域歧視本身就是一種無知、愚昧和危險的偏見;他們無視歷史興盛衰廢的常態,忽略區域發展失衡的事實,對人類的共同性和多樣性視而不見,污染著社會風氣也敗壞著社會氛圍。
“河南騙子、山東陋習、東北彪子、蘇北苦力、北京自大、廣東自私、上海小氣”……或許在地域黑這個領域,沒有誰是“贏家”。當外國人雙手扯出個“瞇瞇眼”,所有中國人都一樣悲憤。
與其爭辯,不如努力完善自身。一座真正有凝聚力的城市,一定經受得住層層詆毀、也接得住潑天富貴。